在今年的获奖名单当中:3位经济学获奖者均在美国大学任职,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医学等三个领域的7位获奖者中,有4人在美国研究所或美国大学任职。
不得不承认,诺贝尔的得奖人数比例严重偏斜,并且几乎全部集中于美国。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今年获奖的“大牛们”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2021年诺贝尔奖的首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两位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被授予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在人类感知疼痛和温度的机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机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就是UC系以医科和生物技术闻名的第十所分校)
教育经历:麻省理工学院(B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S、PhD),哥伦比亚大学(博后)
教育经历:贝鲁特美国大学(读了一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BS),加州理工学院(MS、PhD)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名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以表彰他们对“理解复杂物理系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其中,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大气和海洋专业的教授。真锅淑郎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日本东京大学完成了本科到博士的教育,之后他在日本、美国多个教育科研机构工作。2005年,他被普林斯顿招揽至门下,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教育经历:德国汉堡大学(Diplom),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哥廷根大学(PhD)
北京时间10月11日傍晚6点,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戴维·卡德(David Card)、MIT教授乔舒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Angrist)和斯坦福大学教授吉多·因本斯(Guido Imbens)三人共享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半被授予David Card,表彰其“对劳动经济学的经验性贡献”,另一半联合授予Joshua D. Angrist 和 Guido W. Imbens,表彰他们“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学作出贡献”。
其中,David Card和Joshua D. Angrist均是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门师兄弟”同获诺贝尔奖实属罕见!
David Card
国籍:加拿大
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教育经历:加拿大金士顿女王大学(BA),普林斯顿大学(PhD)
Joshua D. Angrist
国籍:美国
机构:麻省理工学院
教育经历:欧柏林大学(文理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硕博)
Guido W. Imbens
国籍:美国
机构:斯坦福大学
教育经历:鹿特丹大学,布朗大学
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出生于英国的科学家戴维·麦克米兰(David W.C. MacMillan),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其中,戴维·麦克米伦(Dave Macmillan)是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教授。出生英国的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后,来到美国,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地教学或科研。2006年,他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成为化学系的一名教授。
David MacMillan
国籍:美国
机构:普林斯顿大学
教育经历:格拉斯哥大学(BSc),加州大学尔湾分校(MSc , PhD)
Benjamin List
国籍:德国
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教育经历:柏林自由大学(Diplom),法兰克福大学(PhD)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布拉扎克·古纳(Abdulrazak Gurnah),“因为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公开资料显示,阿布拉扎克·古纳1948年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著有代表作《天堂》、《海边》等。
教育经历:坎特伯雷大学(BA),肯特大学(MA, PhD)
诺贝尔委员会将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玛丽亚·雷沙(Maria Ressa)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以表彰二人在捍卫新闻自由方面的贡献。Maria Ressa是新闻调查网站Rappler主编,曾任CNN东南亚记者。Dmitry Muratov是俄罗斯独立报纸Novaja Gazeta的主编。
玛丽亚·雷沙早年出生于菲律宾,10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198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英语文学系,之后她返回亚洲,从事新闻工作长达30年之久。值得一提的是,2000-2021年,玛丽亚·雷沙在CNN任职期间,还兼职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新闻课程。
教育经历:普林斯顿大学(BA),菲律宾大学迪里曼分校
不难发现,在今年的诺奖得主中,除了文学奖的获得者外,其余获奖者全部都有在美读书与工作的经历,其中5人曾在加利福尼亚读书和工作。再纵观全奖,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在全球诺贝尔获得者最多的30所大学里面,美国一个国家占了近三分之二,共21所大学上榜。排名前10的大学中有8所是美国大学,顺序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而在排名第11到20位的大学中,美国大学占了一半。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无论政策变动,汇率激增等等因素,都无法撼动美国的世界第一留学国家位置。美国能获得这么多诺贝尔奖,最大的功劳来自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国家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光是2020财年,美国政府要求为国防部基础研究拨款就有23.20亿美元。从今年的诺奖得主中可知,绝大部分得主都曾去过美国做研究,美国有效积累与培养全世界人才的能力,是无可比拟的。
也正是因为美国科学界有这么多佼佼者,才组成了美国执世界科技之牛耳的强大内核,使得美国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美国的教育体制与方式也是培养诺奖的关键因素,美国鼓励学生主动做自己喜欢的研究。科学家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从事相关领域,这也使得美国在科学领域的根基愈加巩固。
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学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制度,本科阶段的平均淘汰率就在40%左右。这些都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的一大原因,也促使了美国大学不仅成为“知识的战场”,还是“诺奖得主的摇篮”。